[摘 要]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搬迁安置后再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长期处于非自愿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小部分失地农民主动放弃就业,已完成再就业的失地农民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且不稳定。 造成“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法理上治理主体的缺失,政府安置政策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缺乏正确的再就业观念、技能和社会支持网络。 沉陷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生活、社会的正义,更关系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 因此,解决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支持。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两淮”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1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01(2018)04-0064-05
[收稿日期] 2018-04-23 [DOI] 10. 19669 / j. issn. 1009-5101. 2018. 04. 0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演化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14ZDB1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范和生,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与法治、农村社会
学研究;罗林峰,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体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动力,但矿区却因为长期的开采面临着下沉塌陷的风险。 学界对于采煤沉陷区已做了较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工程学、环境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不多且主要探讨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与补偿问题,对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之后的生活尤其是再就业问题关注得不够。 然而,沉陷区居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恰恰是沉陷区安置工作的关键。 倘若失地农民不能顺利地再就业,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其安置后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不必谈社会适应与融入,所谓的沉陷区搬迁安置也就成了表面的安置,没有灵魂的安置。 而且,从补偿正义的角度来看,采煤沉陷区的失地农民为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牺牲,其现在的再就业权利理应得到满足。 另外,正如蒋俊明所认为的那样:“对于那些在利益分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阶层来说,他们就倾向于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表达。”[1]综上可见,采煤沉陷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生活、社会的正义,更关系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
二、“两淮”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
“两淮”地区作为华东最大的煤炭产地,因地面沉陷引发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民安置、社会稳定等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地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为此,淮南市提出“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发展” 的综合治理创新模式,居民安置取得了一定成效。[2] 淮北市则将沉陷区居民安置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工矿建设
结合起来,探索出了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 4 种搬迁模式,形成了地矿统筹、部门协作、上下联动 3 项机制,走出了一条采煤塌陷区村庄整体搬迁、和谐安置的新路子。[3]毫无疑问,“两淮” 市政府高度重视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尤其是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沉陷区治理也因此取得一定成效。 但“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
在搬迁安置完成后再就业情况究竟如何? 为此,我们深入到“两淮”多个安置社区,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
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结果发现:尽管失地农民入住了新房,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再就业状况普遍不佳。 (1)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主要是中老年和女性失地农民) 在搬迁安置后长期处于非自愿的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中老年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再就业技能,在体力竞争中又比不上青年人,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较少,就业面过窄,只能在
当地打零工甚至是待业在家。 然而,他们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 的现实压力使得他们不堪重负。 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许多家庭甚至出现了搬迁致贫的怪象。而对于女性失地农民来说,情况更加糟糕。 她们不仅缺乏必要的再就业技能,还面临着体力劳动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性别歧视。 (2) 小部分失地农民
主动放弃就业。 这部分失地农民并非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就业,而是主观上不愿意再就业。 他们由于受到好吃懒做思想的影响,在一下子拥有大笔补偿款后,便开始依靠补偿款生活,每天无所事事甚至沾染上吃喝嫖赌等不良嗜好。 (3) 已经完成再就业的失地农民情况也不容乐观。 这部分失地农民大多年纪较轻,由于身体条件较好,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但新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报酬都较低,再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并且,由于这类工作可替代性较强,他们随时都可能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很容易形成再就业不稳定的现象。
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