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振(中国)—— 城市立体绿化全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生产商

雄安新区建设城市立体绿化要处理好高端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厦门宝振科技

  

  以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要求为基点,对雄安新区建设中处理好高新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关系及高质量融合发展进行分层研究,据此提出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一是以雄安新区为龙头,在京津冀区域内,按照高端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调整产业布局,拉开发展构架,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创新资源,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标杆和中国样本;二是对原本地产业进行筛选,实行分类疏导、组团集聚;三是对原本地现有服务业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形成新的产业要素进入新区的产业配套体系,要以新理念和新技术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雄安新区承担着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改变整个京津冀发展格局、探索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重任。产业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支撑和载体,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同时考虑承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高端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雄安新区产业与京津冀产业的协调等,需要协调的产业关系远比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复杂。

  一、雄安新区原本地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

  雄安新区原本地产业发展现状

  1.雄县:中国软包装产业基地。雄县产业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企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40年的积累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塑料包装、电器电缆、压延制革、乳胶制品为支柱,箱包加工、制帽、机械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16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148.5亿元、60.4亿元、46.1亿元、24.6亿元。全县共有3000多家企业,12万多从业者。2008年,被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2013年被中国包装协会授予“中国软包装产业基地”。中国·雄县包装印刷博览会是雄县的一个名片,每年全国的包装机械厂商以及当地的生产商都会参加展览。雄县被誉为“中国乳胶气球生产基地”,压延制革产品占据国内3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压延制革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

  2.安新:北方鞋都。安新除了旅游业,还有制鞋、羽绒、有色金属三大传统产业。白洋淀大部分淀区都在安新县境内,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业。2017年,安新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23.1%。安新县是“北方鞋都”,有制鞋业企业17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各类鞋1.5亿双,年产值45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拥有30多年制鞋历史的安新县三台镇,与周边的容城县、徐水县共同形成了一个拥有完整制鞋产业链的中小企业集群。安新县羽绒业年产羽绒服装1000万件,年产值6.7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集散地。有色金属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回收、电解、线缆加工、精密仪器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

  3.容城:北方服装名城。容城有服装特色产业、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箱包和毛绒玩具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其中以服装业为主,是“北方服装名城”,2006年容城被中国纺织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定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全县共有服装企业945家,其中,澳森制衣和津海股份2家新三板企业,1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万余人,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裤装6大系列,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2016年,服装业完成产值256亿元,拥有国家精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级著名商标25个,位居河北省前列。

  雄安新区原本地产业特征

  1.独特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雄安新区辖区三县所形成的软包装、服装、制鞋、羽绒、毛绒玩具、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等特色产业集群,是独特的地缘、资源、人缘和产业优势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根植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起步于家庭作坊,逐步升级到生产线,技术含量从低到高,镇域内形成主导产业后,最终形成规模优势。

  2.扎根乡村延伸出完整的产业链。雄安新区三县所拥有的支柱产业,扎根乡镇和村庄,由专业户带动形成专业村,并随着市场的开拓和生产技术的积累,生产加工产品不断纵向和横向延伸,建立了产业链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终形成产业链集群优势。

  3.规模化经营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雄安新区三县所拥有的支柱产业,发展时间长,产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从业人员众多,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明显,解决了当地大量就业问题,保证当地城乡居民收入和税收的增长,为当地居民不断改善生活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4.属于中低端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雄安新区三县的传统支柱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传统产业和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目标相差甚远。虽然这些存量传统产业的发展层级不高,但在当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历史积淀,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并形成了成熟的生态圈,大家协同生产,抱团取暖,以极低的成本构建了自己的竞争壁垒,这是这些产业沉淀下来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一旦这个生态圈不复存在,这个产业上的单个企业就不可能存在。

  雄安新区原本地产业未来发展

  1.龙头企业优化升级搬迁。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有治污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重点扶持,创新团队引领,优化升级提升,采取主动转移、抱团转移、专业转移等多种形式,实现“双转”,即同时推进产区转移和产业转型,在尽可能保证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有序的引导和市场机制设计,推动相关产业产业集群的集中疏解和集中承载,在转移过程中转型升级,逐步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最佳路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在省内统筹,有计划地推动一些承接地的项目安排和产业集聚,化危机为机遇,实现这些存量传统产业在异地的再造、延续与新生。

  2.优势产业组团集聚。对原本地传统龙头产业进行整合、提升、改造,在雄安新区以外,综合考虑产业生存、成本可控、区域整合、平衡发展、城市更新、市场机制等因素,合理安排区域,制定标准,引导有竞争力、有市场前景的生产制造企业聚集,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以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标准的产业集聚区。

  3.服务业整体改造重塑。对当地的服务业进行全面改造,通过人员优选、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机制转换、机构重塑,形成新的产业要素进入新区的产业配套体系。

  4.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不具备优化和提升潜能,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环保要求、无治污能力的企业,一律关闭淘汰。

  5.构建产业创新平台。雄安新区原本地三县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最终还得靠自己,这些传统支柱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改造,应尽快建立支柱产业的中小企业战略联盟,产业转移以后,生产功能和研发功能分开,可将研发品牌环节和企业战略联盟总部留在新区,以研发机构和企业联盟机构为基地,以雄安新区高端服务业为依托,打造技术创新、项目开发、人才引进的平台,构建产业升级改造的引擎。

  6.统筹引导产业转移。雄安新区传统产业的“双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下大力统筹引导。如果为转而转,很容易陷入产业水土不服无法落地,或者落地之后很快面临二次搬迁的困境。雄安新区原本地三县产业转移,既要尊重市场规律,也要考虑搬迁的距离、承接地的政策和条件、产业发展的后劲等,以异地建设专业特色小镇的形式保存完整产业链,在迁入新区培育支柱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打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例如2017年8月,安新县与高邑县投资500亿元建设“北方鞋都新三台鞋业小镇”;2017年9月,容城县与涞源县投资60亿打造服装智慧新城。

  二、处理好高端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高端高新产业和京津冀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以雄安新区为龙头,在京津冀区域内,按照高端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错位融合发展的基本框架,调整产业布局,拉开发展构架,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创新资源,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标杆和中国样本。

  1.集聚创新团队。按照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和聚集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创新团队,例如百度、阿里、腾讯等新兴产业创新团队,发展高新高端产业。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项目外,雄安新区内一般不引进产业化的生产项目,只允许创新、研发、管理部分进入新区。

  2.拉开发展框架。按照产业链集群发展的要求,围绕雄安新区高新高端产业链的延伸,在雄安新区周边建立若干个特色产业园区,吸引高端高新企业在产业园区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实行各产业区块间错位发展,通过轨道交通连接,形成放射串联,解决产业集聚与人口、生活服务集聚的矛盾,打造新型产业链集聚方式,发展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产业全面提升。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高定位和高标准、生态和绿色、现代和高效的原则对原本地已有产业进行筛选,例如原有的农业、旅游等通过创新重组、进行改造提升向生态、绿色、智能、现代方向发展。结合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有条件的区域可适当发展特色小型植物园、果园、设施观光农业园,以餐饮娱乐、观光休闲、历史文化、创新科研为主体的现代特色民居小镇等。

  4.区域发展对接。按照区域产业转型引领的要求,导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央企、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中心、项目研发创新团队进驻相关区域,研发高新技术,发展高新高端产业,使之成为解决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档次等问题的龙头,引领京津冀区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5.提升传统产业。充分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建筑、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例如:房屋建筑可以应用绿色装配式建筑等新模式;电力供应可以应用光伏发电、发电玻璃等新技术;交通采用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等新设计;物流运输采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化和信息服务的共享化,保障雄安新区优质高效地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的新城。

  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原本地生产加工型产业之间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对原本地产业进行筛选,实行分类疏导、组团集聚。

  1.优化型重组。对于原本地达到一定规模,有进一步发展潜能的龙头企业,在雄安新区周边适当区域建立产业园区,合理设定企业进入门槛,鼓励优势龙头企业依靠工艺优势、设备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实现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小微企业组团入园。在新建立的产业园区也按雄安新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不设户口、不建商品住房。

  2.聚集型整合。对于有优化、提升潜能,能安排大量就业的支柱产业,可在综合考虑产业链集聚因素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建设企业园区,在雄安新区外设立产业集聚区,使这些产业能继续发展,尽量做到边生产边搬迁,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生产不停顿、市场不丢失、利益不受损、工人不下岗,劳有场所,解决搬迁的就业压力。

  3.集群型外迁。对于受现有科技人才发展水平制约,短期内优化、提升潜能不大,但已形成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在综合考虑产业链不断和企业搬迁、人员安置补偿的基础上,可实行产业链外迁招标或政府引导,以对接承接的方式向工业薄弱的区域集聚式外迁。

  4.基础型配套。对于具备转型条件的企业,纳入雄安新区产业链配套体系,以产业园区的形式重新布局,通过雄安新区创新资源的辐射、引领和组团,进入雄安新区高新高端产业的配套体系。

  5.培育转型升级龙头。根据产业优化、提升的需要,有计划地在雄安新区集聚相应的创新团队,在雄安新区周边的新建园区引入高新高端龙头企业,通过创新资源的辐射、引领和组团,将区域原有的外迁产业及周边企业打造成优势产业群。

  处理好高端高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对现有服务业进行整体改造,形成新的产业要素进入新区的产业配套体系,要以新理念和新技术构建全新的现代服务体系。

  1.对雄安新区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改造,构建全新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按照雄安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创新发展和新业态的要求,对雄安新区现有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合格者由相关企业优先录用。采取精英选调、区外引进、校园招聘、培训上岗等多种形式提升人员素质。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受过中等学历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控制进入新区,保证雄安新区成为全新人员素质基础上的新区。

  2.以专业化高端平台聚集高端人才,构建专业化分工、无缝对接的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根据创新研发环节、现代服务业态、功能区域布局的要求,构建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按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实验测试、检验评估、发布交流等创新研发环节,引入相关企业和单位,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研发服务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在新区实现转化,催生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引入商贸、通信、医疗、园林、环卫、学校等优势团队,构建现代、环保、绿色、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专业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把为特定区域服务的所有服务业整合成体系完整的专业化的产业服务体系,为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创新要素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3.通过金融创新,构建绿色创新研发融资生态系统。在雄安新区建立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融资平台,吸引绿色技术领域的天使、VC、PE 投资基金和世界领先绿色技术企业、研发中心落户雄安新区,形成世界顶级的绿色技术研发、展示与应用平台,将雄安新区打造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绿色技术创新投资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的绿色智慧城市。

  4.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商贸物流生态系统。充分引入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面智能化应用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的衣食住行环境,为政府提供及时科学的治理决策。通过智能交通、数字金融等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生产运营条件。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在雄安新区建立互联网采购供应平台,对外与周边物流仓库和经营实体对接,对内与物流、快递以及商贸企业站点对接。通过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资源、信息、知识、技术共享,实现商贸流通业的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5.将信息服务和应用纳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范围,构建现代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以集中统一的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及政策支持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利用机制,培育发展信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雄安新区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综合化、共享化。把获取信息速度快、内容新、范围广、搜集便捷、使用安全的信息服务生态环境,纳入雄安新区高端基础设施和高端基础产业建设,重点谋划,快速推进,不断完善,使其成为雄安新区现代发展环境生态系统的一张亮丽名片。

  6.引入外包服务团队,培育体系完备的外包服务业,构建现代分工协作生态系统。把握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契机,按照“主辅分离”的原则,打造雄安新区现代产业生态系统。着力引入外包服务团队,培育体系完备的外包服务业,引导高端制造业集中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将传统物流、仓储、销售、产品测试、设计加工等产品服务性环节分离出来,外包给社会化、专业化、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商贸流通企业,构建专业化分工、全产业链集聚的企业经营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7.在特定区域放宽所有新业态、新项目、新实验、新推广进入门槛,构建创新理念生态系统。充分运用市场创新的技术成果,按照新理念、新思路、新业态优先的原则,引入新项目,进行新实验,引导新推广,使创新氛围在雄安新区日常化、常态化、大众化,例如:可引入共享经济、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外部生态系统。完善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9.发展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人才老年服务保障衔接生态系统。雄安新区内不设养老机构,可以考虑养老服务企业与外地企业合作,建立若干养老园区和健康养老小镇,构建以雄安新区为龙头,工作区与养老园区分离,多区域、多种组合形式的新型区域合作体系和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

姓名:石亚碧 工作单位:


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