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4月1日电题:广西柳州:“酸雨之都”的绿色蜕变
新华社记者卢羡婷
一夜春风,广西柳州市区26万株洋紫荆渐次进入花期,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赏花、拍花、炫花,不少外地游客闻“花”而来,感受“紫荆花城”的魅力。
这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酸雨之都”,20多年是如何实现这场绿色蜕变的?
眼前这座美丽的城市,即使2010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时,仍是一座缺乏“颜色”的工业城市。2012年,柳州提出“要把柳州打造成花园城市”。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黄旭慧说:“当时整个城市以绿为多,但‘彩’‘花’不足。我们也没一个标准答案,该怎样去打造一座花园城市。”
“花园城市建设要立足城市特点,选‘对的’植物,而不是‘贵的’。专家调研发现,洋紫荆经过引种、驯化和多年观测,适应柳州气候条件。”黄旭慧和团队一拍即合:以洋紫荆为主,其它植物为辅,打造适合本土气质的“花园城市”。
2012年到2014年,柳州对城市道路、公园、街头游园等绿化景观提升,初显“全市绿树成荫、常年景观丰富、四季花开不断”的城市绿化新景象。随着城市进步发展,柳州再次提出打造“花园城市2.0版”,计划用2016到2018年升级改造。
如今,柳州公园花海如画,城市街道春意盎然,其中种植洋紫荆已达26万株,形成“紫荆花城”景观。“这几年‘花海’的成功营造,让城市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黄旭慧说。
园林人是城市绿化的建设者和见证者,黄旭慧和团队因而被称为“城市魔法师”。在实施“魔法”的同时,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也轰轰烈烈地进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柳州,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给柳州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柳州全面打响工业调整布局,企业退城进郊,扭转“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的工业分布,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变。开展以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的“酸雨治理行动”,并制定控制减少酸雨、减少二氧化硫的工作机制。为改善柳江水质,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9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6万吨/日。
“从‘酸雨之都’到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柳州城市面貌堪称‘巨变’。这是柳州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环境污染治理的缩影。”柳州市环境保护局大气环境管理科科长张传波说。
作为一座汽车年产量达250多万辆的西部传统工业城市,柳州正积极探寻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之道。一些传统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相继推出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环保车型。市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并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
经过环境治理,柳州“柳江环境整治项目”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捧回“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工业城市建设宜居城市的范例。
“发展不仅是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而应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到幸福,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柳州注重在黄金地段为城市“留绿”:750亩地用于新建紫荆花公园、160亩地用于建设工业博物馆、市区黄金地段102亩地建街心公园;马鹿山公园北侧两块205亩的商业、商住用地转为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而今,柳州全市森林覆盖率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市民走出家门不超过500米就有休闲绿地,街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昔日的“酸雨”之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
姓名:卢羡婷 工作单位:
热门关键词:城市立体绿化 立交桥立体绿化 垂直墙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 景观立体绿化 道路立体绿化 水域环境生态修复
Top